出納人員長年與現金和銀行存款打交道,出現長款或短款是不免的。但是要把過錯率降至最低并徹底根絕,這就要求出納人員于日常結算時,在“細心”和“細心”上下硬時刻才行。而千萬不能長了款便放一邊了之,短了款自己掏腰包補齊。有果必有因。當發現長款時,千萬不能自鳴得意,以為是自己撿了廉價。會計上有句俗語,叫做“虛長實短”。試想,無緣無故怎能長出錢來?所以,長款中往往躲藏著短款的可能,應當細心查對賬目,看是否記賬、結賬有誤。如果實在查找不出來,也不能隱秘不報,若是短款人找上門來,不是證明你的賬務有錯嗎?要按原則就事,先陳說會計主管,請會計人員幫忙查找。
經重復核對賬單,仍無結果時,暫作掛賬處理。如果發生了短款,應冷靜地回想發生過的現金收付業務。出納員應有一個記事認人的作業習氣,當天發生的收付業務應當在人的特征上、收款付款的金額上、票面面額上有所留神。一同要細心核對賬單,一看是否記賬有問題;二看是否少收了款;三看時分多付了款;四看是否現金還有放處;五看是否有人借了款,條據存放他處等。若查不出來,也不要瞞著不說,或許私自墊支,應按財政原則規矩,陳說會計主管,請會計人員幫忙查找。有時還真能在賬簿數字或算珠上自我威逼,經過他人核對后當即改正。若實在查找不出來,可暫作掛賬處理。
日常作業里,關于出納作業中出現長款或短款現象,一般采納的處理原則是:
(1)歸于技術性的差款和一般責任事故的差款,經過及時查找確實無法核對時,可按規矩的閱覽手續處理。即長款歸公,短款報損,不得以長款補短款。
(2)歸于當事者作業不負責任,玩忽職守,違章操作等原因造成的短款,應追究其經濟責任,視情節輕重和丟掉程度巨細,補償全部或部分丟掉,情節嚴重的要給予行政處分。
(3)歸于責任人賊喊捉賊、侵吞公款,或挪用公款的,應以貪婪論處,直至追究其刑事責任。依據財政原則規矩,關于發生的長款或短款,有必要查明原因,方可處理。在原因查明前,應由責任人出具“現金長短款閱覽表”,經主管會計簽署意見予以證明,主管財政的領導贊同后,先記入“應收款”或“應付款”賬戶(或“內部交游”賬戶),待查明原因贊同后再進行結轉,記入“其他收入”或“其他支出”賬戶。
出納業務處于財會作業的“前沿哨所”,其位置之重要可想而知。因此,出納員在崗位上要慎之又慎,細心細心。這就要求出納員除了在具體操作中添加復審復核外,還要及時進行現金賬目與庫存現金的核對清點,做到日清月結。即每項業務終了,應當行將現金賬目與總存情況進行核對,發現過錯當即查找;每日將現金日記賬的余額與庫存現金進行核對;守時將現金日記賬余額與“現金”總賬賬戶余額核對相符,并清查月末庫存現金金額,以達到賬存與實存相符。總之,做出納作業,貴在腦勤、手勤、腿腳勤,這“三勤”做到了,才華擔任本職業務。